據中國鑄造網(www.www.usllm.cn)記者了解:目前,國內風電、高鐵、船舶、工程機械等領域也紛紛開啟巨大的裝備需求市場,而軸承、齒輪、模具、液氣密件等基礎件自主生產能力的缺失成為軟肋問題。受制于部分基礎零部件無法自主生產,許多重要裝備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的難度大大增加。重大裝備、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裝備等依賴進口,技術空心化的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目前,國內年復一年的“用工荒”現象引起了專家、媒體、相關部門的關注,大家尋原因,獻計策,都在為企業(yè)老板們支招,推出“高薪”、“高福利”、“優(yōu)化員工工作及生活環(huán)境”等人性化舉措。
我國制造企業(yè)用工荒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物價高漲,生活成本增加。尤其是吃飯、住房等費用快速增長,使農民工們在新的一年里選擇去哪里打工很有講究。
2、工資待遇期望值上漲。在新的一年,農民工對工資待遇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與以前工作的周邊其他企業(yè)比較,也與老家的同樣工作比較。比時間的長短,薪金的高低,比生活的便捷程度和保障系數,還比較工作環(huán)境、生活質量、以及持續(xù)發(fā)展機會等關系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因此,很多農民工年后仍然在選擇、觀望,一旦主義已定,才會果斷出行。
3、新一代農民工觀念轉變。農村地區(qū)的年輕一代有了自己的世界觀。在這一代人的父母──50歲上下的一代農民工──逐漸回到家鄉(xiāng),淡出人們的視線時,在相對較好的條件下長大的年輕一代養(yǎng)活自己或支撐家庭的壓力要小得多,多數年輕人都不想同父輩一樣在城里吃苦。
4、二線城市快速增長。長三角與珠三角出現用工荒也有重慶、武漢、南昌等二線內陸城市的建筑熱和快速經濟增長有關。被一票難求、思鄉(xiāng)心切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工更樂意呆在離家近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的薪水和大城市也相差不了多少。
針對以上幾點,有專家指出,化解“用工荒”問題,除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之外,還需要以長遠眼光建立一整套長期穩(wěn)定的工資增長激勵機制,想辦法留住人,而不是任意“辭退”;另外,政府部門應盡快打破不合理的城鄉(xiāng)二元分割體制,從社會保障、子女就讀,甚至戶籍等方面給予農民工以應有的和城市人同樣的權利,給他們應有的尊嚴和權力,讓他們對這個他們付出汗水的城市擁有一份“歸屬感”;企業(yè)應加大對中低勞務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投資,讓民工在工作中得到價值的不斷提升。
編輯/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