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5日~17日舉行的日內瓦車展上,“3D打印”是最炙手可熱的汽車新技術,現場展出了多輛采用3D打印相關技術制造的汽車,包括一臺完全用3D打印制造的概念車。據了解,3D打印可以“從無到有、一次成型”,無需在一大塊原料上,辛辛苦苦刨掉不需要的部分從而得到零件,進而組裝成汽車;3D打印既節(jié)約成本,又環(huán)保節(jié)能。但是,也有業(yè)內專家指出,用3D打印技術制造汽車成本高且耗費時間長。目前3D打印仍無法替代傳統汽車制造業(yè)。
3D打印汽車亮相日內瓦
出現在日內瓦車展上的3D打印概念車名字是“EDAGGENESIS”,其車架結構由熱熔塑料構成,制造時是逐層加蓋完成,過程中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工具或裝置。官方表示,這款概念車號稱不會壞,因為“沒有機會壞”,整車渾然一體,不存在任何瑕疵,不需要兼容,不用考慮可靠性與耐久度。
聽似不可思議,但理論上,只要電腦能設計出來,3D打印便能制造出來,不光是單個零件,甚至包括裝配好的動力總成、整車,都能打印出來?,F實中,3D打印受到材料的限制,能夠打印的物品還是大有限制。當下,被應用在3D打印上的材料非常有限,只有樹脂、石蠟、石膏、尼龍絲、鈦合金、陶瓷、金屬粉末等十幾種,僅憑這些,不足以憑空打印出一輛完整的汽車。
業(yè)內人士分析,EDAG之所以推出“EDAGGENESIS”這款概念車,更多是展示“肌肉”,吸引車企注意,為車企提供3D打印的相關技術——3D技術對于改善傳統制造業(yè)的某些流程、提升研發(fā)效率有莫大幫助。
成本高不能取代傳統制造業(yè)
資料顯示,根據不同技術原理、所采用的材料不同,3D打印技術有數十種,在工業(yè)領域有近三十年的歷史。其中最有應用前景、最尖端的3D打印技術是激光熔覆金屬粉末快速成型技術。這一技術能將目標物品逐層“打印”出來,包括汽車的“白車身”。如大面積推廣,汽車四大工藝中的沖壓和焊接,完全可以省略。
但上海大眾有關人士日前分析,那也不現實,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來的汽車“白車身”,成本高得一塌糊涂,且耗費時間長。以“打印”一顆直徑一厘米的金屬螺絲釘為例,大約耗時1.5小時,成本是傳統工藝的120倍左右——沒有一個汽車企業(yè)能夠承受。
據悉,目前3D打印更多被用于更快、更精準地打印出產品模型,方便設計師快速評估。在新產品推出之前,進行調整和優(yōu)化,并作出決策,大大縮短設計周期、加快產品上市。
在國外,3D打印技術的巨頭是美國一家名為Stratasys的公司,該公司有為汽車企業(yè)客戶提供服務,但服務內容局限于車廂內部的裝飾件、小部件以及小按鍵。Stratasys的亞太及日本地區(qū)總經理JonathanJaglom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承,公司僅有10%解決方案是直接面向生產及制造階段的,90%解決方案是面向產品設計階段。造型階段,用3D打印模型取代傳統手工油泥模型,不僅精度更高,還可以加快開發(fā)進度。
時髦技術未必適合汽車
目前,3D打印明顯被神化了。別說打印汽車,便是打印手機,都難以實現。一個手機零配件不多,但僅是一個芯片,便足夠3D打印機“抓狂”。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場一年總規(guī)模還不到20億美元,只是汽車零配件市場的一個零頭。毫無疑問,3D打印在效率、成本、性能等方面還不能與傳統制造業(yè)相比。3D打印確實很時髦,但不是所有時髦的技術都適合汽車。車聯網如此,3D打印估計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