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改造之前,冬天家里的溫度只有十二三攝氏度,呆在家里必須穿大棉襖,蓋厚棉被。”河北省唐山市河北1號小區(qū)王金玉興奮地說,從去年冬天起,她在家里只需穿秋裝就可以過冬了。 原來,2010年5~6月,唐山市政府對她家所在的樓房實施了節(jié)能改造,在樓房最外層和樓道內墻增加了保溫層,更換了保溫門窗,并安裝了一個熱計量閥門。樓房保溫性能好了,就能避免屋內的熱氣向屋外散失,室內溫度就會提高,而熱計量閥門的作用,則主要是在屋內溫度過高的情況下調低溫度。每家每戶的熱計量收費也改按實際使用量進行計算,不再按面積計算。 增加保溫層,老百姓過冬便暖和了,熱計量改造后,“以實際供熱量計費”又可以促使大家節(jié)約能源,可謂一舉多得。改造費用,政府承擔大頭,老百姓只承擔門窗等家庭范圍內的改造費用,戶均承擔費用不過每平方米100元左右。如果全國的住宅樓、公共建筑都能如此進行保溫,那該能實實在在減少多少能源消耗? 唐山市的建筑節(jié)能舉措,還不止于此。唐山市一所學院的新校區(qū),由于采用了地源熱泵這種新型的節(jié)能技術裝備,為兩座教學樓實施供暖和制冷,每年僅消耗標準煤600噸,比熱網供暖標煤消耗減少一半,節(jié)能降耗比率達50%。而且,地源熱泵技術在冬季供暖時,不需燒鍋爐,無燃燒物排放,夏季制冷時也無任何氣體排出,不會造成城市熱島效應。 唐山市建筑節(jié)能實實在在的舉措說明,建筑節(jié)能,關鍵在政府的遠見和卓識。 建筑耗能與工業(yè)耗能、交通耗能,已是我國三大“耗能大戶”。有資料披露,在我國每年新建房屋20億平方米中,99%以上是高能耗建筑;而原有的430億平方米建筑中,只有4%采取了高效節(jié)能措施,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為發(fā)達國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據測算,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到2020年中國建筑能耗將是現在的3倍以上。在能源越來越成為區(qū)域乃至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一大制約因素之際,建筑節(jié)能絕非小事。 目前,我國能源利用率僅為33%,與世界先進水平相差10個百分點,通過節(jié)約這個“第五能源”的方式“生產”能源,比新建煤礦、水電、火電、核電都更有潛力,也更廉價。從這個意義上講,唐山的做法告訴我們:建筑節(jié)能,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