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技術的新領域
在多組分注塑中,不同的成型化合物實際上同時或者瞬間連續(xù)被注入到模具當中。這種工藝例如被用于生產(chǎn)轎車多色后燈或玩具上的可移動關節(jié)。微注塑需要專門的機器、材料和工藝參數(shù),用于生產(chǎn)亞毫米到納米級的物件。在粉末注塑中,成型的原料由一半粘合劑和一半金屬或陶瓷粉末所組成。在成型后,粘合劑被清除,綠色盒被燒結形成緊密的物件。這三種專門工藝的每一種對加工者都提出了特別的要求。將工藝組合起來意味著進入了技術新領域。
德國Karlsruhe研究中心(FZK)材料研究院的工藝開發(fā)和試驗技術部門成功解決了這項任務。陶瓷與不同導電體的混合,以及磁性軟體與非磁性鋼的組合,被接合到一起,形成雙組分的微型物件。陶瓷材料導電性的不同由材料成分的性能所引起 — 絕緣性三氧化二鋁(Al2O3)作為基材,而導電性氮化鈦(TiN)是作為填充物。依靠雙組分微型粉末注塑,為多功能物件開發(fā)出了多功能物件,能防化學腐蝕和承受極端的熱學壓力。作為示范物,一個加熱針被開發(fā)出來(圖1)。該加熱部件被設計得具有更大的抗電性。成型是在德國Ferromatik Milacron機器有限公司的K50-S-2F型雙組分注塑機上完成的。
圖1. 燒結而成的雙組分加熱針和純氧化鋁的生料
陶瓷微型物件的注塑需要一種混合適當?shù)某尚筒牧稀榇?,粉末與一種粘結劑被盡可能均勻地混合,來形成原料。粉末顆粒被粘合劑所潤濕,以形成可注塑的化合物。經(jīng)常用到了含有石蠟或硬脂酸鹽等添加劑的聚烯烴粘結劑。
為做出燒結后具有不同導電性的陶瓷材料,粉末狀混合物由導電性粉末和非導電性粉末制成。在混合均勻的條件下,可以假設導電性混合物是任意分布在非導電性成分當中。一旦導電性成分超出了極限值(極限浸透值)在導電性粉末顆粒之間有足夠多的接觸點,陶瓷就變得可導電了。當導電性陶瓷所占比例進一步提高時,導電性也就增加了。所以通過選擇混合比例,導電性就能被調(diào)節(jié)了。
為了混合加熱針用的材料,Al2O3粉末和TiN粉末的混合物與聚烯烴粘結系統(tǒng)被擠出。為了形成導電性弱的第一種成分,體積比例為40%的TiN被添加到非導電性陶瓷(Al2O3)當中。為了形成導電性弱的第二種成分,體積比例只有27%的TiN被添加到陶瓷當中。
所形成的物件質(zhì)量既由成型化合物的流動性決定,也由原始強度所決定。微型物件有著較高的表面/體積比值。所以原料必須能實現(xiàn)良好的填模。在物件脫模時,摩擦力作用與物件體積有很大的關系。而且,原料通常被高度填充,所以與熱塑性材料相比具有較低的皺縮和降低的強度。較高的原始強度使得從模腔中取出物件更為容易,而不會造成損傷。這是受到粉末含量和顆粒大小所影響的。粘結劑系統(tǒng)可以被調(diào)整,來提高原始強度。
在多組分注塑中,把兩種陶瓷成分的皺縮性配合好是特別重要的,這樣在燒結時焊縫不會開裂。
模具結構
在微型注塑中,模腔區(qū)域內(nèi)小心地保持制造公差在幾個微米之內(nèi)是極為必要的,從而注塑時生料上不會有飛邊。修整過的表面有助于脫模不出現(xiàn)變形。
圖2. 可拉伸棒模具嵌件的顯微圖
圖3. 生料和燒結而成的可拉伸棒,左為純Al2O3材料,中間為Al2O3/TiN
混合陶瓷的單組分,右為不同Al2O3/TiN混合陶瓷的雙組分
變化工藝過程的可能性
在加工原料時,注塑、脫粘和燒結對最終產(chǎn)品的質(zhì)量有著明顯的影響。為獲得高產(chǎn)率,穩(wěn)定的過程窗口必須確保充分的填模和小心的脫模,隨后是得到控制的脫粘和燒結。這是要借助于在微型注塑中很常見的操作的,例如可變的模溫控制和模腔的排空。
根據(jù)兩種原料成分粘接表面的大小,可以同時也可以依次地進行注射。為了避免接合面的變形,大面積或者輪廓明顯的接合界面被依次復制出來。在依次的工藝流程中,兩個模腔必須在注射第一種原料成分時互相分開,例如通過模芯拉桿,從而有可能如所需地在兩個不同工藝中進行轉(zhuǎn)換。同步注射為接合界面小的部件提供了通過變化兩種成分(圖4,POM材料)注射率來調(diào)節(jié)焊縫位置的可能性。焊縫的形成和兩種熔體互相會合的位置和余壓有著關系。
圖4. 改變注射速率(POM材料)可以調(diào)節(jié)焊縫的位置
在材料的注塑過程中,因為分開與噴射的可能性,注射速度高被證明是危險的。對后面物件的品質(zhì)的負面作用可能出現(xiàn),特別是在流向改變時或者澆口和模腔截面積突然增加時。所以設計者應當在模具設計階段提供彎曲和截面的平穩(wěn)過渡。彎曲也降低了拉力峰值,這是由脫模過程中部件邊角處的彎曲所引起的。
在脫模后,小心處理生料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其強度與未填充部件或纖維增強熱塑性部件相比較小,彎曲時沒有開裂的風險,所以建議脫模之后馬上固定好部件,如有可能有序地旋轉(zhuǎn)在盒內(nèi),在這里面可以依次完成脫粘和燒結。
結果
對雙組分可拉伸棒和加熱針的研究表明雙組分粉末注塑能把陶瓷成型混合物接合到一起形成物件。組合材料的混合性能可被調(diào)節(jié),以控制燒結中的皺縮,從而在脫粘和燒結之后可以得到無歪曲的雙組分物件。
陶瓷材料的雙組分物件使用時的廢品標準是它們的強度。特別是在微型尺寸時,在接合區(qū)域出現(xiàn)破裂的趨勢很小。很難得看到焊縫。這個發(fā)現(xiàn)可以歸功于所選的組合材料和小的接合界面,因為在物件寬度上只有較小的張力形成,所以不會出現(xiàn)局部問題。
對Al2O3/TiN混合陶瓷材料的加熱針的首個加熱測試證明了加熱針的良好性能(圖5)。受熱區(qū)域含有比例小的導電性TiN陶瓷,使導電性良好。獲得了3.5A的電流和4.5V的電壓。
圖5. Al2O3/TiN混合陶瓷的加熱針,受熱區(qū)域
含有較低比例的導電性TiN陶瓷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付款方式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方式 |
使用協(xié)議 |
版權隱私 |
網(wǎng)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營業(yè)執(zhí)照
| 粵ICP備18059797號-1
◎2007-2020 中國鑄造網(wǎng)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59797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