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統(tǒng)帥團隊到駕馭廣域能量,這是21世紀對領導者提出的深刻挑戰(zhàn)。你準備好了嗎?
IBM已經100年了,沒有看到通常公司所顯現(xiàn)出的老態(tài)龍鐘,來自硬件的收入只占不到16%,其余都是服務和元件收入。100年的IBM一直在轉型中。曾經于2011年2月在亞布力中國企業(yè)家論壇上,聽過IBM大中華區(qū)董事長、首席執(zhí)行總裁錢大群先生的演講。他曾任郭士納的助理,對郭士納讓大象跳舞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感同身受。當時我的感覺是,錢大群毫無保留地呈現(xiàn)了100年IBM的生存秘籍。尤其是,他提出了一個領導力轉型的概念。他說,IBM的領導力一直在與時俱進。
仔細聽下來,感覺錢大群對領導力從個人和團隊,到跨部門、跨業(yè)務的網絡構建能力,再到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構建,已經超越了許多通行的說法。他給出了明細的信號:IBM的領導力,早就從個人和團隊的領導能力,到了大大小小場域的構建能力。場域的建設和駕馭能力,應該是未來領導力的發(fā)展方向。據(jù)我觀察,這也是中國許多具有沖鋒勢頭的企業(yè)家和稻盛和夫所著力探討的方向。
海底撈是這兩年中國公司的新星。張勇19歲從四張麻辣燙桌子開始創(chuàng)業(yè),于今全國已經有51多家中低檔火鍋連鎖店,每年的稅后純利達3個多億元。
創(chuàng)業(yè)之初,一次食客走了,張永嘗了一下口味,很糟糕!張勇納悶:自己不懂調料、不懂配菜、口味不佳,怎么回頭食客如此之多?他一下子想明白了,是沖著自己純潔微笑的臉來的!
這個頓悟價值連城。他從中窺到餐飲業(yè)的核心競爭力:服務員的態(tài)度。當公司發(fā)展以后,他就圍繞著讓一線服務員持續(xù)保持好態(tài)度這個中心,設計了海底撈的體制。這個體制的核心是“雙手改變命運”。小學初中畢業(yè)只要好好干惹人喜愛,就可以有錢有地位。幾年下來演化成一個成體系的做法:員工不問學歷收入高;有足夠的授權可以從權;工資待遇同行業(yè)最好;居住都是單元套房,還配有電腦電視;小建議大獎勵;小改進大推廣……
一進海底撈,熱氣騰騰,食客等待都有耐心。一次一位年輕的高管在我的總裁班上說,他有一回在那里等了4個小時。我搖頭不信。他說,我們吃飯是老朋友聚聚一起玩。我們在那里等著的時候,給我們提供免費小吃、茶水、牌桌,我們可以在那里玩,又省掉了咖啡館的茶味費,何樂而不為!
從外面看海底撈,管理一流。海底撈也就因此進入許多名牌大學的經典案例。于是我去年年底問張勇:“你作為當家人,您看海底撈管理的短板在哪里?”他答:“員工不知道為什么活。我不期待他們忠于我的價值,也不期待他們期待公司的價值,而期待他們忠于他們自己的價值。”
張勇的這個回答,許多人都認為顯露出很高的意識。中國企業(yè)家的視野,已從金錢規(guī)模和自身價值,轉到了員工為什么活和員工價值上了。從金錢和規(guī)模轉移到員工待遇就是一個進步,而從員工待遇轉移到員工價值實現(xiàn),確實顯示了張勇不同于一般的意識水平。
日前,我短信與好利來的羅紅轉達了張勇的話。時間很緊張的他約我見面談談。他開門見山地說,張勇的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在我們國家的現(xiàn)狀來看,公司文化還是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價值觀。這是老版的思維和邏輯。
看我有點詫異,他繼續(xù)解釋說:“在公司文化這一點上,老板與企業(yè)員工相當于輸液瓶與被輸液人之間的關系。如果輸液瓶的方位不是足夠的高,甚至低于被輸液人,那么就會形成倒流,是很危險的。做公司,企業(yè)家和高管的醒覺要不斷提升,要成為員工的資源。否則老板和高管就成了吸血鬼,公司就會有問題。”
我意識到羅紅抓住了一個更為核心的問題:企業(yè)家的精進和覺醒。企業(yè)從無到有,有了規(guī)模,有了強大的團隊,企業(yè)家大多進入了一種重復自己或者復制別人的模式里面去了。把做企業(yè)當做駕馭一臺賺錢的機器,往往就會進入不思進取的境地。羅紅提出在當下的社會背景下,指望著員工成為自在的人還不可能。重要的還是企業(yè)家的醒覺。
海底撈與好利來,都是具有沖鋒勢頭的公司。兩個當家人,從不同的角度,在說同樣的事:如何讓員工覺醒,如何讓員工在每天的工作中可以一刻接一刻地精進。羅紅舉出輸液的例子,那是在從天上看老板和高管,感受到需要分分鐘意識的覺醒成為員工的資源,否則就是失職。張則勇站在地上看員工,他要挖地三尺把海底撈的容量擴大,期待員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價值。把兩個人講的合起來,就是打造一個生生不息的場域,讓自主自覺自在的員工一刻接一刻的精進。
羅紅也是個有故事的人。1992年,母親退休后的第一個生日臨近時,為了表達一份愛的孝心,羅紅想給媽媽選購個樣式新穎、口味鮮美的生日蛋糕??伤麕缀跖鼙榱顺啥?,也沒有尋到滿意的。“天下的媽媽把孩子撫養(yǎng)長大,不知道要做多少頓飯,可竟然沒有一家能讓孩子表達愛心的蛋糕店”,就是懷著無法盡心報答母愛的遺憾,羅紅下定決心:創(chuàng)立自己的蛋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