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石蠟-硬脂酸低溫模料,生產(chǎn)鑄件的熔模和用精密鑄造硅溶膠,作為制殼粘結(jié)劑,制造鑄件的模殼的工藝要求。主要研究熔模制造工藝、硅溶膠模殼工藝和焙燒工藝。五年多來的生產(chǎn)實踐充分證明精密鑄造硅溶膠模殼制造工藝是成熟的,為生產(chǎn)合格模殼和精密鑄件提供了技術(shù)保障。
用石蠟-硬脂酸低溫模料,制造渦輪葉輪、噴嘴環(huán)等盤類精密鑄件的熔模(習(xí)稱臘模);用精密鑄造硅溶膠,作為制殼粘結(jié)劑,制造渦輪葉輪、噴嘴環(huán)等鑄件模殼。主要研究熔模制造工藝、硅溶膠模殼工藝和焙燒工藝,從而為生產(chǎn)合格模殼和精密鑄件提供技術(shù)保障。
模料的成分及性能應(yīng)滿足原材料檢驗要求,熔化蠟料,各種化臘工具均需作好清潔工作,化蠟器械每月至少清理一次,不允許水、污物進入蠟液,嚴(yán)禁蠟液過熱。糊狀蠟制備時將刨好的蠟花慢慢加入不斷攪拌的蠟液中,加入量視具體情況而定。糊狀蠟的溫度45℃~48℃。糊狀蠟攪拌充分均勻,防止攪拌過程中吸入空氣造成蠟?zāi)馀萑毕?,避免因糊狀蠟過稠造成壓不足、皺皮或因太稀而冷卻時間過長造成開裂變形。
壓制蠟?zāi)V葡為g溫度:18℃~27℃;蠟料溫度:45℃~48℃;壓型溫度:20℃~25℃;壓注壓力:0.1MPa~0.3 MPa;壓蠟槍預(yù)熱溫度:35℃~45℃;蠟?zāi)@鋮s水溫度:15℃~25℃;開型時間:1min左右。
壓臘前先檢查模具型號是否符合要求。壓臘前必須清理壓型表面殘余蠟、水滴及其它附著物,清理時盡量不使用鋼刀,以免損壞模具,壓型及活塊保持干凈,壓蠟完畢后模具應(yīng)擦凈上油,按規(guī)定存放。壓蠟過程中壓型及活塊表面應(yīng)及時涂上脫模劑,以便脫模快速方便。脫模劑用變壓器油,用干紗頭或紗布沾上脫模劑后,在模具活塊上擦拭,力求稀薄均勻,決不允許肉眼能看見油跡。蠟?zāi)H〕龊?,放置于冷卻水中的時間不超過20min。
除去蠟?zāi)I隙嘤嗟娘w邊毛刺及注蠟口的修平,其它部位不允許修整,修整時不允許碰壞鑄件工作表面,機加工基準(zhǔn)面不允許焊接及修整。
蠟?zāi)=?jīng)自檢和專檢合格后方可進行焊接。按模組要求進行焊接,蠟?zāi)ig距大于5mm。蠟?zāi)<皾部诤附訙囟?0℃左右,焊接必須光滑,保證蠟?zāi)<皾部陂g的光滑過度,不允許有蠟痘、凹縫存在,澆口必須用燙刀燙平,不允許刮平,無凹凸缺陷。不允許有虛焊存在,保證焊接強度。
配制濃度為0.2%~0.3%的中性皂液,皂液溫度20℃~25℃,模組先在皂液中清洗,用軟毛刷去除表面油污,然后在20℃~25℃的水中清洗干凈,除去過剩皂液,保證蠟?zāi)1砻嫱繏煨阅堋?br />以自檢為主,專檢為輔,不合格的蠟?zāi)2辉试S焊接成模組。檢驗員對蠟?zāi)=M進行檢驗,包括外觀質(zhì)量檢驗(蠟?zāi)?00%進行外觀檢驗,表面不允許存在縮陷、裂紋、皺皮、鼓包)和尺寸檢驗(抽檢蠟?zāi)3叽缧螤睿?,并對制蠟工藝進行控制。
熔模鑄造用硅溶膠無國家標(biāo)準(zhǔn),只有航空工業(yè)標(biāo)準(zhǔn) HB5346-1986《熔模鑄造用硅溶膠》技術(shù)要求(見表1).硅溶膠是一種優(yōu)質(zhì)硅溶膠熔模鑄造用水基粘結(jié)劑,生產(chǎn)用于所有層(面層和背層)。硅溶膠易配制成高粉液比的優(yōu)質(zhì)涂料,涂料穩(wěn)定好。用于硅溶膠制成的型殼不需化學(xué)硬化,型殼制造過程中無空氣污染。
表1 熔模鑄造用硅溶膠技術(shù)要求
牌號 | 化學(xué)成分/% | 物理性能 | 其它 | |||||
SiO2 | Na2O | 密度/g·cm-3 | PH值 | 運動粘度/mm2·s-1 | SiO2膠粒直徑/mm | 外觀 | 穩(wěn)定期 | |
GRJ-26 | 24~28 | ≤0.3 | 1.15~1.19 | 9~9.5 | ≤6 | 7~15 | 乳白或淡青色無夾雜 | ≥1年 |
GRJ-30 | 29~31 | ≤0.5 | 1.20~1.22 | 9~10 | ≤8 | 9~20 |
表2 硅溶膠涂料液的配方
種類 | 單位 | 面層(1) | 2~3層 | 4~5層 | 最外層 |
硅溶膠 | kg | 10 | 10 | 10 | 10 |
鋯英粉 | kg | 38 | 0.3 | ||
煤矸粉 | kg | 30 | 20 | 1.2 | |
潤濕劑 | g | 20 | |||
消泡劑 | g | 20 | |||
粘度 | s | 30~35 | 30 | 10~15 | 15~20 |
按涂料的配方取一定量的耐火材料、潤濕劑、消泡劑,先將潤濕劑及消泡劑加入涂料桶中,然后加入硅溶膠,開始攪拌,在不斷攪拌過程中加入耐火材料,待全部加入完后,繼續(xù)攪拌6h~12h,穩(wěn)定后測其粘度,過高加硅溶膠稀釋,過小則加入一定量的耐火粉料補充,直至粘度合格為止。
涂料間溫度:22℃~25℃;相對濕度45%~65%;通風(fēng)條件:良好。
將清洗好的蠟?zāi)#ㄒ蟾稍锖螅┞隠型涂料攪拌桶中,并轉(zhuǎn)動上下移動,讓涂料充分并均勻濕潤模組后,取出慢慢轉(zhuǎn)動至無涂料堆積、滴落現(xiàn)象時再掛砂,使砂粒均勻附于涂料之上,每層涂料的粘度、撒砂粒度要求(見表3)。面層涂料時要用專用篩網(wǎng)過濾涂料中的砂粒等雜質(zhì),以防止模殼中產(chǎn)生砂粒等脫落而造成鑄件夾灰夾砂。
表3 硅溶膠涂料的性能要求
型殼層數(shù)/面 | 涂料粘度/s | 密度/g·cm-3 | 撒砂粒度/目 |
1 | 30~35 | 1.81~2.03 | 80/100(鋯英砂) |
2 | 30 | 1.84~1.85 | 30/60(煤矸粉) |
3 | 30 | 1.83~1.84 | 30/60(煤矸粉) |
4 | 15~20 | 1.81~1.82 | 16/30(煤矸粉) |
5 | 15~20 | 1.80~1.81 | 16/30(煤矸粉) |
6(最外層) | 15~20 | 1.79~1.80 |
表4 硅溶膠型殼工藝參數(shù)
時間/h | 層數(shù)/層 | 干燥溫度/℃ | 相對濕度/% | 風(fēng)速/m·s-1 |
≥4 | 1~2 | 20~25 | 50~60 | 不宜吹風(fēng) |
≥6 | 3~5 | ≥30 | 30~50 | ≥3 |
≥8 | 6 | ≥30 | 30~50 | ≥3 |
采用水浴脫蠟,水溫90℃~95℃,脫蠟時間≥20min,以防止水沸騰造成砂?;蛲苛线M入模殼中。
模殼的自檢由操作工自己完成,當(dāng)有分層、走泡、開裂、爛頭者為不合格,澆口中有多余的涂料,不均勻附著者必須除去,否則為不合格。
每次脫模結(jié)束后將蠟水放出澆成蠟錠,澆蠟錠時要用要用160目~200目的篩網(wǎng)過濾去除蠟液中渣滓,并將槽中的水全部放掉并將脫蠟槽打掃干凈,下次脫蠟時重新加入清潔的水。
??诔?,放置于爐膛內(nèi),焙燒溫度900℃~1050℃,到溫后保溫1h~2h后開始取出澆注;當(dāng)需要裝箱時待小于450℃出爐、裝箱。
認(rèn)真仔細檢查模殼質(zhì)量,凡有型腔開裂、剝落、起皮等現(xiàn)象不予裝箱。清除澆口翻邊及浮砂,模殼口朝下,四周均勻拍擺模殼,清除夾灰、夾砂及型腔表面的浮塵。用壓縮空氣吹凈型腔內(nèi)夾灰及其表面浮塵100%進行清水清洗模殼型腔,去除內(nèi)部渣滓。再次輕輕拍搖模殼后裝箱,填砂后用石棉板蓋住澆口并用兩半缺口的石棉板蓋住砂箱上口(石棉板大小保證蓋滿整個砂箱上口并伸出擋砂箱爆皮的邊沿),以防止焙燒至澆注過程中砂箱爆皮落入模殼中而造成鑄件夾灰。如有澆口損壞,杯口有砂粒外露者,則停止使用,經(jīng)修補并經(jīng)檢驗合格后方再次使用。小于450℃裝箱,箱式電阻焙燒爐焙燒至900℃,保溫2h后方可澆注。
本工藝于2000年2月在浙江某精鑄工廠試驗,經(jīng)過三個月生產(chǎn)表明:精密鑄造硅溶膠模殼制造工藝能滿足優(yōu)質(zhì)鑄件的生產(chǎn)要求。2002年9月以后在無錫與張家洼等地精鑄工廠反復(fù)試驗,也能滿足優(yōu)質(zhì)鑄件的生產(chǎn)要求。五年多來的生產(chǎn)實踐充分證明精密鑄造硅溶膠模殼制造工藝是成熟的,為生產(chǎn)合格模殼和精密鑄件提供技術(sh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