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二相鈦合金的熱機械加工工藝包括一系列步驟,每一步驟都有特別的顯微組織目標。一般采用在單相區(qū)熱加工以形成片狀顯微組織(轉變β相)作為性能組織,這類片狀組織有助于獲得高度穩(wěn)定性,甚至在長期高溫熱處理過程。為了獲得最終成形或服務所要求的靜態(tài)和動態(tài)力學性能組合,通過在α+β相區(qū)熱變形,片狀顯微組織自然地轉變成等軸或球化顯微組織。上述技術的重要性,致使科研人員們作了大量的相關研究。但到目前為止,對于日漸受到人們關注的雙性能盤潛在材料Ti-17的這方面研究卻很少。
科研人員采用等溫熱擠壓試驗在溫度780~860℃和應變速率0.001~10s-1之間定量分析和研究了具有初始片狀顯微組織Ti-17(Ti-5Al-2Sn-2Zr-4Mo-4Cr)合金的球化動力學。試驗結果表明,球化動力學及其運動速率對變形條件非常敏感,動態(tài)球化的比例大致上隨應變增大而擴大,同時也隨著溫度上升以及應變速率下降而增大。動態(tài)球化開始和結束時的應變分別約為0.04~0.47和1.34~5.36,它們與變形溫度和應變速率密切相關,隨著試驗溫度的上升和應變速率的下降而增大,動態(tài)球化的臨界應變較高。球化達到大約40%的時候,球化速率達到峰值,然后隨著應變增大而漸漸變慢。溫度較高和應變速率較低時,球化速率峰值較高。動態(tài)球化速率隨著應變速率下降和溫度上升而增大。(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