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xiàn)在主要在印度、韓國采購。“中國制造”質量在提高,成本優(yōu)勢仍較明顯,未來的采購重心和新供應商開發(fā),一定會轉向中國?!比涨暗哪衬暇┎少徢⒄剷希鳪KN公司采購業(yè)務負責人的一番話,讓參會的江蘇企業(yè)家心里踏實了不少。
危機后的世界經濟沒有完全復蘇,高成本時代又不期而至多種原材料價格高企,資金壓力加大,加上員工工資增加,我省眾多中小出口企業(yè),感到前景迷茫:自己的產品還能吸引國外買家嗎?
“我們考慮的是綜合因素?!睔W尚資深產品經理朱蓓文說,對國際買家而言,共同傾向下又不乏個性?!肮桃芮宄嬖V我什么時候拿到產品,我就會很滿意。再加上產品質量、成交價格都和約定相符,這樣的生意一定順暢。”
相比之下,英國GKN公司的傳動軸、齒輪傳動部件等運用于多種飛機、車輛上,他們的眼光也就集中在產品質量、精確度上。公司代表舉例說,曾經要采購一種內徑4毫米的軸,就是在和設備制造商合作開發(fā)出自動分揀系統(tǒng)后,這個廠才變成供應商的。
既然是買賣,自然少不了價格。中國的生產成本上升了,國際買家的購買興趣是否向其他國家轉移?
朱蓓文承認,對超市的紡織品采購,“成本高低,影響很大”,他們公司對中國采購的價格非常慎重,但不是放棄。“我們在歐洲13個國家的13個采購機構在做同一件事:突出計劃性。”她進一步解釋說,就是了解工廠生產的淡旺季,提前到生產淡季下單,與別的采購商錯開,這樣適度降價就有了空間?!?010年夏季的訂單,今年4月已經落實。”而作為化工企業(yè),格雷斯的采購代表說,因為和原油價格直接掛鉤,他們的成本壓力更大?!肮滩辉诖笮?,而在好壞。我們的日本、韓國供應商,不少都是小企業(yè)。中國供應商要盡量提高自動化程度來降低成本,廠大、人多不是競爭力,相反可能是土地和人力資源的浪費。”
一場采購會,對接了商品,也對接了理念與會的500多家江蘇企業(yè),紛紛感嘆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