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墨鑄鐵的塑、韌性高于其他鑄鐵,同時屈強比相似或優(yōu)于鋼,但成本更低,得到廣泛應用。球墨鑄鐵導盤易出現(xiàn)球化不良或球化衰退缺陷,表征為:在銀白色斷口上有小黑點分布,愈往中心愈多,特嚴重時斷口為灰黑色。分析其成因為:
碳當量。碳當量過高將使石墨球化受到影響,容易產(chǎn)生開花狀石墨。
硫含量。硫含量太高,會大量消耗鐵液中的鎂和稀土,當硫含量超過0.1%,加入較多的球化劑,也不能使石墨完全球化。
鎂和稀土。當鐵液中兩者含量低時,往往會導致球化不良。
鐵液溫度。鐵液溫度過高,會使鎂和稀土含量降低;鐵液溫度太低,球化劑不能完全熔化和被鐵液吸收。
鑄件壁厚。壁厚過大,鐵液在鑄型中長時間處于液體,鎂蒸氣會上浮。此外,釋放出大量的結晶熱,容易使奧氏體殼重新熔化,形成非球狀石墨。
滯留時間。鎂和稀土會隨著滯留時間的增加而減少。
為此控制措施為:
1、化學成分。碳當量應控制在4.2-4.3%,硫含量應小于0.08%。
2、鎂和稀土。稀土鎂合金的加入量為1.6-2.2%,處理后的鐵液中稀土和鎂的殘留量不宜過低,殘留鎂>0.02%,殘留Re>0.02%。
3、球化溫度。大導盤件,出爐溫度不應高于1420℃,當鐵液溫度>1350℃出現(xiàn)球化不良或衰減,可以加球化劑;當鐵液溫度<1350℃,不可加,只能澆注不重要的灰鑄鐵等。
4、滯留時間。鐵液出爐后應及時澆注,滯留時間通常不得超過20min。
5、合理設置澆注系統(tǒng),確保澆注時間<20min。
(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