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廠家想要讓車身做到輕量化,就會用到鋁合金材料。相比傳統(tǒng)鋼材而言,鋁合金的密度更小,同體積下重量更輕,并且在還能保證一定剛性,其輕量化優(yōu)勢明顯。然而,正是這種之前被奧迪等車企寄予厚望的車身形式,現(xiàn)在并沒有被發(fā)揚光大,轉向了更為全面平衡的鋼鋁混合車身。因為鋁合金的強度問題,在剛性和保障乘員艙完整性方面不占優(yōu)勢,而這點上熱成型鋼(超高強度鋼)則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但鋁合金材料也有著自己的強項,比如在吸能方面,鋁合金材料就要比熱成型鋼好很多,適合設計在具備比較充足緩沖區(qū)的車頭部位。而A、B、C柱以及門檻梁等位置需要的強度非常高,應采用熱成型高強度鋼材。

前不久發(fā)布的全新奧迪A8(參配、圖片、詢價) ,車身結構中所使用的高強度鋼材的比例已經(jīng)大大增加,再加上少量的鎂合金和碳纖維材料,使得鋁合金的比重只占到整個車身結構的58%。所以說,從輕量化角度來說,這種鋼鋁混合車身的誕生和普及算得上是一種“理性的回歸”,它是一種在安全性、剛性、輕量化、成本之間博弈之后,平衡出來的解決方案。


但是,這種鋼鋁混合車身在制造方面也絕非易事。比如鋁合金與其他材料不好連接,所以要掌握鋁合金的焊接或黏合加工技術,投入的研發(fā)就比高強度鋼的焊接困難許多。其它新材料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比如鎂合金耐腐蝕性差、廢品率高。碳纖維成型工藝困難,材料在加載情況下的變形性能和強度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而各大車企采用的方案也都是根據(jù)不同位置、不同強度和不同材料,采用不同的拼接工藝。

車身采用什么形式都有可能成為一把“雙刃劍”,沒有一種完美的車身,也沒有一種完美的材料,并且根據(jù)車輛形式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定位不同,車身也將有著質的變化。在未來,只有在合適的地方用合適的材料與結構,才是最理想的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