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頭是指伸出鑄件以外不與金屬接觸的砂芯部分。有定位、固定砂芯和排出澆注后砂芯所產(chǎn)生的氣體的作用。芯頭設計應做到:上下芯頭及芯號容易識別,不致下錯方向或芯號;下芯、合型方便,芯頭應有適當斜度和間隙。間隙量要考慮到砂芯、鑄型的制作誤差,又要少出飛翅、毛刺,并使砂芯堆放、搬運方便,重心平穩(wěn);避免砂芯上有細小突出的芯頭部分,以免損壞。
l。芯頭結(jié)構(gòu)芯頭可分垂直芯頭和水平芯頭(包括懸臂式芯頭)兩大類。
典型的芯頭結(jié)構(gòu)如圖1·15所示。它包括芯頭長度、,斜度、問隙、壓環(huán)、防壓環(huán)和積砂槽等結(jié)構(gòu)。具體尺寸見JB/T 5 106~1991。
(1)砂芯的固定砂芯在砂型中的位置一般是靠芯頭來固定的,也有用芯撐、螺栓或鐵絲來固定的。對于某些要求較高的鑄件,盡可能不用芯撐;對于懸臂砂芯可用加大芯頭的尺寸或采用“挑擔砂芯”的方法使砂芯固定;對于細高的直立式砂芯,常將下芯頭直徑適當加大,以使砂芯定位穩(wěn)固。
(2)砂芯的定位砂芯定位要準確,不允許沿芯頭方向移動或繞芯頭轉(zhuǎn)動。對于形狀不對稱的砂芯或同一砂型中數(shù)種砂芯,其芯頭形狀和尺寸相同時,為了定位準確和不致于搞錯方位,均應采用定位芯頭。 當芯頭島較長時,可取^=(0.6—0.8)島;當芯頭如較短時,可取zl=屯
2芯頭的尺寸芯頭的尺寸與采用的鑄造工藝有關,一般決定于鑄件相應部位孔、槽的尺寸。為了下芯和合型方便,芯頭應有一定的斜度,芯頭與芯座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隙(濕型小砂芯的下芯頭可不留間隙)。在實際生產(chǎn)中,芯頭的尺寸、斜度和間隙可根據(jù)生產(chǎn)經(jīng)驗確定。一般來說,上芯頭的高度比下芯頭小,上芯頭的斜度比下芯頭大。芯頭和芯座之間的間隙。通常是芯盒用名義尺寸制造,而將模樣尺寸加大來形成的。
垂直芯頭的尺寸和間隙垂直芯頭的高度是根據(jù)砂芯在型腔中安放時的穩(wěn)定程度,考慮木模樣易于變形以及放置芯骨時要有一定的吃砂量等因素確定。
1.影響芯頭與芯座之間間隙的因素很多,如:模樣與芯盒的尺寸偏差;砂型和砂芯在制造、運輸、烘干過程中的變形等。因此,表中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
2.一般情況下,機器造型、濕型、生產(chǎn)量較大時,常用間隙為n 5一lmm。對于于型、大件,間隙常為2~4舢。
3.當上芯頭或下芯頭的個數(shù)多于1個時,可將其中定位作用不大的芯頭的側(cè)面間隙加大。
4.樹脂砂型的間隙可比干型小50%左右。
5.D、A、口為芯頭直徑或截面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