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填時間 自液體金屬開始進入型腔到充滿為止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充填時間。充填時問與壓鑄件輪廓尺寸、壁厚和形狀復雜程度以及液體金屬和壓鑄型的溫度等因素有關。形狀簡單的厚壁鑄件以及澆注溫度與壓鑄型的溫度差較小時,充填時間可以長些;反之,則充填時間應短些。
充填時間主要通過控制壓射比壓、壓射速度或內澆道尺寸來實現,一般為0.01~0.2s。
2.持壓時間從液體金屬充滿型腔建立最終靜壓力瞬時起,在這壓力持續(xù)作用下至鑄件凝固完畢這段時間稱為持壓時間。在這期間內應建立自鑄件至內澆道及涂料的順序凝固條件,使壓力能傳遞至正在凝固的金屬,以獲得組織致密的鑄件。這一點在工藝設計時就應予以考慮。
持壓時間與合金的特性及鑄件的壁厚有關。對熔點高、結晶溫度范圍寬的合金,應有足夠的時問,若同時又是厚壁鑄件,則持壓時間還可再長些。持壓時間不夠,容易造成縮松。有時當內澆道處的金屬尚未完全凝固,由于壓射沖頭退回,未凝固的金屬被抽出,常在靠近內澆道處出現孔穴。對結晶溫度范圍窄的合金,鑄件壁又薄,持壓時間可短些。當用立式壓鑄機時,持壓時間長,切除余料困難。
3.鑄件在壓鑄型中停留時間 從持壓終了至開型取出鑄件所需要的時間稱為停留時間,停留時間的長短實際上就是鑄件出型時溫度的高低。因此,若停留時間太短,鑄件出型時溫度較高,強度低,自型內頂出鑄件時可能發(fā)生變形,鑄件中氣體膨脹使其表面出現鼓泡,但若停留時間過長,鑄件出型時溫度低,收縮大,抽芯及頂出鑄件的阻力增大,熱脆性合金鑄件會發(fā)生開裂。
4.壓鑄用涂料為了避免高溫液體金屬對型腔表面發(fā)生沖刷作用或粘附現象(主要是鋁合金),以利于保護壓鑄型,改善鑄件表面質量,減少抽芯和頂出鑄件的阻力,以及保證在高溫時沖頭和壓室能正常工作,通常在型腔、沖頭及壓室的工作表面上均須噴涂一層涂料。
涂料一般由隔絕材料或潤滑材料及稀釋(溶)劑組成。對涂料組成物的要求
主要是:
(1)高溫時具有良好的潤滑作用,且不析出對人體有害的氣體。
(2)性能穩(wěn)定,在常溫下稀釋劑揮發(fā)慢,使涂料不易變稠,粉狀材料不易沉淀,以便存放。稀釋劑一般在100~150℃時應揮發(fā)很快。
(3)對壓鑄型及鑄件沒有腐蝕作用。
在涂料組成物中,蜂蠟、石蠟等受熱發(fā)氣形成一層氣膜;氧化鋁粉、氧化鋅粉為隔絕材料;石墨粉是一種優(yōu)良的固體潤滑劑,而液體潤滑劑作用較差。氟化鈉由于對金屬有腐蝕作用且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故建議不采用。用水作為稀釋劑的涂料,即水基涂料,因價廉,蒸發(fā)時可帶走壓鑄型部分熱量,且對人體無害,故應用日益廣泛。
在噴涂涂料時應使涂料層均勻并避免過厚。噴涂后應待稀釋劑揮發(fā)完畢,再合型澆注,以免型腔或壓室中有大量氣體存在,影響鑄件質量。在生產過程中應注意對排氣槽、轉角或凹入部位容易堆積涂料的地方及時進行清理。
更多詳情,請關注中國鑄造網[www.www.usllm.cn]鑄造技術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