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名稱 | 成 因 及 對 策 |
型坯熔融不良
| (1)成型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加熱器溫度。 (2)加熱時間不足。應適當延長。 (3)模具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 (4)如果型坯從介電加熱爐中取出后,呈部分熔融態(tài),表明型坯過熱導致部分降解。應適 當減少加熱時間或減少極性添加劑的用量 |
型坯受熱膨脹
| (1)設(shè)計壓制模時未考慮型坯膨脹對裝模的影響,導致型坯加熱后膨脹,裝不進壓制模。 應重新設(shè)計型坯尺寸,充分考慮熱膨脹的影響。 (2)型坯加熱不當。應適當降低加熱溫度,延長成型時間 |
型坯固化不良
| (1)冷壓壓力或冷壓時間不足。應適當加大冷壓壓力或延長冷壓時間,使粉料充分固化 成型。 (2)裝料不均勻。冷壓前,應將模腔中的粉料推平 |
制品外形缺損
| (1)成型壓力太低。應適當提高。 (2)模具溫度太低。應適當提高。模具溫度一般根據(jù)型坯的厚度控制在o—32cC范圍內(nèi)。 (3)型坯加熱溫度偏低。應將型坯的軸向溫度控制在126—132t范圍內(nèi) |
制品變形
| (1)如果型坯在介電爐中加熱后,局部變形較大,表明極性添加劑擴散不均勻。應采用調(diào) 整混合機對極性添加劑進行充分混合。 (2)如果脫模后制品變形較大,表明壓力釋放后發(fā)生了回彈現(xiàn)象。應適當增加煅模時間及 降低模具溫度 |
無法脫模
| (1)脫模劑用量不當。應使用適量的脫模劑。 (2)煅壓時間不足。應適當延長。 (3)冷卻速度太慢。應適當加快。一般根據(jù)型坯的厚度,冷卻時間應控制在5—los。為了 減少冷卻時間,防止制品翹曲變形,應避免使用較高的加工溫度,沖壓成型的最佳加工溫度為 135—145℃。 (4)模具咬邊。應修整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