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美國的H.F.shroyer發(fā)明了用可發(fā)性泡沫塑料模樣制造金屬鑄件的專利技術并取得了專利(專利號USP2830343)。最初所用的模樣是采用聚苯乙烯(EPS)板材加工制成的.采用粘土砂造型,用來生產藝術品鑄件。采用這種方法,造型后泡沫塑料模樣不必起出,而是在澆入液態(tài)金屬后聚苯乙烯在高溫下分子裂解而讓出空間充滿金屬液,凝固后形成鑄件。1961年德國的Grunzweig和Harrtmann公司購買了這一專利技術加以開發(fā),并在1962年在工業(yè)上得到應用。采用無粘結劑干砂生產鑄件的技術由德國的H.Nellen和美國的T.R.Smith于1964年申請了專利。由于無粘結劑的干砂在澆注過程中經常發(fā)生坍塌的現象,所以1967年德國的A.Wittemoser采用了可以被磁化的鐵丸來代替硅砂作為造型材料,用磁力場作為"粘結劑"。這就是所謂"磁型鑄造"。1971年,日本的Nagano發(fā)明了V法(真空鑄造法),受此啟發(fā),今天的消失模鑄造在很多地方也采用抽真空的辦法來固定型砂。在1980年以前使用無粘結劑的干砂工藝必須得到美國"實型鑄造工藝公司"(Full Mold Process,Inc)"的批準。在此以后,該專利就無效了。因此,近20年來消失模鑄造技術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
在世界實型鑄造史上,中國是繼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之后較早研究和應用實型鑄造技術的國家?;仡欀袊鴮嵭丸T造近40年歷史,由于我國早些年特定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發(fā)展十分緩慢;真正得到我國鑄造界認可和關注,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的20余年,尤其是近幾年在擴大生產應用的同時,在技術和其他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發(fā)展。
國內外消失模鑄造技術發(fā)展現狀
1990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Saturu建立了一個年產5.5萬噸的新鑄造廠,有三條全自動的消失模鑄造生產線。
1991年意大利菲亞特公司在都靈建成歐洲最大規(guī)模的消失模生產車間,年產量1.5萬噸。
1993年德國寶馬公司建成年產20萬只各種規(guī)格鋁合金氣缸蓋的消失模生產線。
2001年美國通用的SMCO建成目前世界上最先進、規(guī)模最大的消失模鑄造廠。
我國消失模鑄造經過二十年的探索,從硬件設備到軟件工藝已經逐步走向成熟。另外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等院校也為消失模鑄造發(fā)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經歷了漫長的探索歷程的中國實型(消失模)鑄造,長期以來進展緩慢,只有近幾年才獲得較大的進步和較快的發(fā)展。2001年我國實型(消失模)鑄件產量約為8.55萬t(其中:FM鑄件為1.75萬t,EPC鑄件為6.8萬t)幾乎是1995年產量的6.5倍,可見我國已具備相當生產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