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鑄鐵主要指的是有片狀石墨的鑄鐵,其可獲得比鑄鋼更薄而復雜的鑄件,冷卻速度敏感度很大,而灰鑄鐵在經(jīng)過熱處理工藝時,主要采用以下三種方式。
1、 去應力退火
鑄件在鑄造冷卻過程中,由于各部位冷卻速度不同,容易產生內應力,可能導致鑄件翹曲和裂紋,為了保證尺寸穩(wěn)定性,防止變形,對一些形狀復雜的鑄件,如床身、汽缸體、汽缸蓋等,需進行消除內應力退火。其規(guī)范一般為:加熱溫度 500~550℃,加熱速度60~120℃/h,經(jīng)保溫一定時間后爐冷到150~220℃出爐空冷。
2、 消除鑄件白口退火
灰鑄鐵件表層及一些薄截面處,在冷凝過程中冷卻速度較快,容易產生白口組織,使鑄件的硬度和脆性增加,造成切削加工困難,需進行退火處理。將鑄鐵件加熱到 850~890℃,保溫2~5h使Fe 3 C分解,然后隨爐緩冷 400~500℃,再出爐空冷。
3、 表面淬火
有些鑄件,如機床導軌表面、汽缸內壁等需要提高表面硬度及耐磨性,常進行表面淬火處理,如高頻感應加熱表面淬火、接觸電阻加熱表面淬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