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檢驗鑄鐵平臺主要適用于各種檢驗工作,精密測量用的基準平面;用于機床機械檢驗測量基準;檢查零件的尺寸精度或形為偏差,并作緊密劃線,在機械制造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檢驗鑄鐵平臺在制作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是其工藝結構和性能。一方面提高生產率,另一方面要保證質量。在使用過程中要檢驗模樣的完整性,保證無缺陷使用。如果有缺陷要經過修理后才能夠使用。檢驗鑄鐵平臺生產加工完成后如何檢驗是否合格呢,我們帶著疑問繼續(xù)往下看。
檢驗鑄鐵平臺的檢驗標準:
1、檢驗鑄鐵平臺工作表面不應有銹跡、劃痕、碰傷及其他影響使用的外觀缺陷。
2、檢驗鑄鐵平臺工作面的硬度應為HB 170-220。
3、檢驗鑄鐵平臺相對兩個側面上,應設置有安裝手柄、吊環(huán)等吊裝設施的螺紋孔或圓柱孔。設計吊裝位置時應考慮盡量減少因吊裝而引起的變動。
4、檢驗鑄鐵平臺工作表面不應有砂孔、氣孔、裂紋、夾渣及縮松等鑄造缺陷。各種鑄造表面應清除型砂、且表面平整,涂漆牢固。各棱邊應修鈍。在精度等級低于“00”級的平板工作面上,對于直徑小于15mm的砂允許用相同的材料堵塞,其硬度應低于周圍材料的硬度。在工作面上堵塞的部位應不多于四處,其相互之間的距離應不小于80mm。
5、鑄鐵檢驗鑄鐵平臺應經過穩(wěn)定性處理和去磁
6、檢驗鑄鐵平臺應采用優(yōu)質細顆料的灰口鑄鐵或合金鑄鐵制造。
7、檢驗鑄鐵平臺工作面應采用刮削工藝,對于“3”級平板工作面也可以采用刨削工藝,刨削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按輪廓算術平均偏差Ra值應不大于5um
8、根據用戶要求,在檢驗鑄鐵平臺工作面上設置螺紋孔或溝槽后,這些部位不應出現(xiàn)高于工作面的凸起現(xiàn)象。
檢驗鑄鐵平臺通常把測量得到的相對測量基面的距離稱為平面度誤差的原始數據。當測量基面與評定基面方位一致時,即可用此原始數據按評定原則求得平面度誤差值;但當測量基面與評定基面方位不一致時,需對原始數據進行數據處理,以確定出評定基面的具體方位,從而求出平面度誤差值。如果評定時所依據的評定原則不符合平面度誤差定義,那么由此得到的平板平面度誤差必須用最小條件原則加以處理(即重新評定)以后,才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平面度誤差值。也就是說原先評定的結果作為后一評定時的原始數據。對角線原則、環(huán)線法原則獲得的平面度誤差值不符合最小條件的要求,因此通常把用對角線原則、環(huán)線法原則得到的相對測量基面的距離作為最小條件原則評定平面度誤差的原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