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爐長期休風后快速復風,能最大限度減少損失,其操作為:
1休風前準備。
1)高爐長期休風時,休風料在高爐內所處的位置是影響快速恢復爐況的關鍵。為此對每批入爐的休風料和休風后的料線深度要精確計算。
2)休風料的配料堿度必須調整到位,防止復風后出現(xiàn)高硅高堿,從而影響爐況的快速恢復。
2復風操作。
復風操作時爐況快速恢復的關鍵,應做到“穩(wěn)中求快”,以恢復風量為原則,同時兼顧爐溫及生鐵質量。具體為:
1)頂壓調整。高爐引煤氣后,頂壓隨冷風流量的上升而上升,冷風流量達到正常流量50%時,使用調壓閥組自動穩(wěn)定頂壓。在壓量穩(wěn)定后,遵循先提頂壓后加風的原則。
2)坯礦和料線的管理。長期休風,爐內料柱的透氣性差,復風后高爐表現(xiàn)為不接受風量。為了使爐況盡快恢復,復風后可適當縮小礦石批重來引導邊沿及中心兩股氣流。同時為了保證料面的穩(wěn)定,不破壞原有的料面結構,復風后視料線的深度適當縮小布料槽的角度。
3)煤比及爐渣堿度調整。復風后爐內的整段料柱還是低堿度料,為了配合降低鐵水中[Si]的需要,在保證生鐵質量的前提下,復風后就開始逐步提高配料的堿度,同時相應提高焦炭負荷。半個冶煉周期后,煤比及配料堿度按正常生產時的狀態(tài)調整。
4)爐前出鐵配合。復風后第1次鐵的排放比較關鍵,鐵口開得早,爐缸內的涼渣鐵得不到充分的預熱,流動性差,導致渣鐵排放不好,影響爐況恢復的進度。若鐵口開得晚,爐缸內的渣鐵量多,造成爐內的熱風壓力高,延長了高爐恢復冷風流量的時間。通常復風后1.5h左右,較為適宜。